今日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九江 > 投资政策

深圳“十四五”土地空间如何分配?重磅规划发布!临深地区这样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6-28    文章来源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广东)办事处

“十四五”期间深圳空间资源将如何布局和分配?如何保证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记者从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十四五”期间,深圳建设用地总量管控模式基本建立,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在1032平方公里以内(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家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建设用地供应规模58平方公里,其中更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10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中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加大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力度、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等内容颇具看点。

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 

以临深地区为重点

打造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深圳都市圈”建设,在此次《规则》中单列一节,提出要“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

整体定位是——持续巩固和增强深圳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一主两副一区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规划》提出,推动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继续推进深惠城际及大鹏支线的建设工作,开展深莞增城际、塘龙城际的前期研究,加快深莞惠轨道交通设施及干线道路网络延伸对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探索都市圈交通、能源、资源、环境、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和建设运营的新机制。

推动莞惠临深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跨界优质生活圈。加强莲花山系等大型山体绿地,以及深圳湾、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滨海湿地等区域性大型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共同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2

促进都市圈区域合作模式创新

以临深地区为重点,促进分工协作、设施对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探索合作开发、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西部推动宝安北中心、会展海洋城与东莞滨海湾新区协同发展,形成全面开放的国际门户功能区;

中部重点推动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片区的科技产业创新协作,推动龙华北中心、平湖中心与东莞凤岗-塘厦地区的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造集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

东部优化协调龙岗国际低碳城、坪山高新园、大鹏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等片区与东莞清溪、惠州惠阳、惠州大亚湾等地区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居住、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机制,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

3

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的规划连通、政策互通、产业贯通、交通畅通和要素融通,推进与深圳同城化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粤东地区,打造区域一体发展示范区。

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深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站枢纽等战略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现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0.5小时、广州1小时互联互通。

高水平建设小漠国际物流港,打造深圳港东部拓展区,加快推进深汕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

“十四五”期间

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4万套(间)

《规划》提出,通过新供应用地、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留用地、城中村改造、旧住宅区改造、“工改保”等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方式持续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形成居住用地长效供应机制,建立居住用地供应储备库和居住潜力用地整备任务库。完成10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整备,确保“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关于优化住房结构,《规划》提出,提高成套住房比例,优先安排公共住房用地,新增居住用地中公共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4万套(间)。

加大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力度,租赁住房用地面积不少于1.6平方公里。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给,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新增建设商品住房35万套,提高住房自有率。

深入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建成安全、有序、和谐的特色城市居住空间。稳步有序推进旧住宅区改造,改善老旧住宅区居住环境。


关于完善居住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推动大型安居社区合理布局与开发建设。鼓励以土地混合使用的方式在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就业集中区周边建设住房,有序引导用地功能优化调整,促进就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的紧密融合。

《规划》还提出,适当提高都市核心区及各类综合性服务中心地区居住用地比例,加大都市核心区以外各中心地区居住用地和住房供应力度。提高轨道站点周边住房开发强度,鼓励以轨道车辆场站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增加公共住房建设。探索区域共建共管的住房城际合作模式,引导居住空间在深圳都市圈协同布局。

“十四五”期间

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以上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张

《规划》中对于推动公共设施高品质均衡发展,夯实民生幸福基础做了专门的部署,其中市民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土地供给和空间规划也有明确的规划目标。

1

全力保障教育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高标准新改扩建约5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以上,高起点建设6~8所公办中职学校。

优先选择区位好、环境优、交通配套完善的地块布局基础教育设施,加大已规划教育用地实施力度,改造提升一批现有学校,扩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品质。到2025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实施原特区外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在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在新改扩建的幼儿园中统筹建设托育设施,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配套安全设施。争取五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5万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0%以上,其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50%以上。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到2025年,全市高校数量争取达到20所,新增全日制在校生约9万人,总量达到20万人。加快推进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海洋大学等高校建设,加快筹建深圳师范大学,推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

2

支持高水平医院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

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设施供给。规划建设约80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推进市眼科医院、市中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改扩建,增加儿科、口腔等优质专科资源供给。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5张。

促进医疗设施均衡布局。加大向重点开发建设地区以及宝安、龙华、盐田等基础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支持高水平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定向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效应。

加快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大鹏新区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和设施均衡布局。

3

每个区

至少建成一家兜底保基本型养老机构

推进深圳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每个区至少建成一家兜底保基本型养老机构,积极推动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等设施建设,出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指引。鼓励整合改造闲置、存量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多渠道扩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11处养老服务设施,努力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100%覆盖,老龄化社区实现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可及的养老服务。优化养老床位结构,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5%。

4

高标准发展文化体育设施

加快“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深圳第二图书馆、深圳科技生活馆、深圳市文化馆新馆、龙岗区国际艺术中心、市工人文化宫等具有深圳特色的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全市重大文体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一批能举办国际顶级专项和综合性体育赛事的重大体育设施,打造国家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加快推进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新建、深圳棋院新建、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探索建设冰球、乒乓球、田径等国家队训练基地,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积极推进福田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大鹏新区文体中心等区级体育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河道两岸等开敞空间建设健身场所,新建、改造一批社区运动场地设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让运动融入城市生活。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